转载自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3866583/article/details/125539750?spm=1001.2014.3001.5502
FreeRTOS中的消息邮箱
FreeRTOS实现的消息邮箱是基于任务通知方式而实现的。
FreeRTOS中的消息邮箱使用是比较灵活的,它可以实现二值信号量、计数信号量、事件标志组、消息队列等通知方式。
但用这种 方式实现信号量和事件标志组也有它的局限性,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1)任务通知方式仅可以用在只有一个任务等待信号量,消息邮箱或者事件标志组的情况。
2)如果使用任务通知方式实现消息邮箱替代消息队列时,发送消息的任务是不支持超时等待的。在消息队列中,当数据已经满时,是可以等待消息队列有空间才存新的数据的,但是任务通知方式实现的消息邮箱就不支持超时等待。
有关FreeRTOS中的任务控制块
FreeRTOS中的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任务控制块,而任务控制块本质就是一个结构体变量,用于记录任务的相关的消息。
而在结构体变量中有一个32位的变量成员ulNotifiedValue是可以专门用于任务通知的。这个变量可以实现计数信号量,二值信号量,事件标志组和消息邮箱(消息邮箱就是消息队 列长度为 1 的情况)。
ulNotifiedValue 实现的:
1)设置接收任务控制块中的变量 ulNotifiedValue 可以实现消息邮箱。
2)如果接收任务控制块中的变量 ulNotifiedValue 还没有被其接收到,也可以用新数据覆盖原有数据 ,这就是覆盖方式的消息邮箱。
3)设置接收任务控制块中的变量 ulNotifiedValue 的 bit0-bit31 数值可以实现事件标志组。
4)设置接收任务控制块中的变量 ulNotifiedValue 数值进行加一或者减一操作可以实现计数信号量和二值信号量。
FreeRTOS中消息邮箱的管理API函数
消息邮箱的创建
FreeRTOS中的消息邮箱是用于任务之间的一种通知方式,它的使用是不需要像信号量这样要专门创建的。是直接发送通知的。
消息邮箱的发送
1 2 3
| BaseType_t xTaskNotify( TaskHandle_t xTaskToNotify, uint32_t ulValue, eNotifyAction eAction );
|
使用这个函数要注意以下问题:
1)任务创建后,任务控制块中的变量 ulNotifiedValue 初始计数值是 0。
2)默认配置此函数可以使用的的宏定义已经在 FreeRTOS.h 文件中使能:#define configUSE_TASK_NOTIFICATIONS 1 如果不需要使用任务通知功能相关的函数,可以在 FreeRTOSConfig.h 文件中配置此宏定 义为 0 来禁止,这样创建的每个任务可以节省 8 个字节的需求。
3)此函数是用于任务代码中调用的,故不可以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调用此函数,中断服务程序中使用的是 xTaskNotifyFromISR。
4)根据 FreeRTOS 的建议,实现二值信号量和计数信号量时使用函数 xTaskNotifyGive()替代此函数 xTaskNotify()。
1 2 3 4 5
| BaseType_t xTaskNotifyFromISR( TaskHandle_t xTaskToNotify, uint32_t ulValue, eNotifyAction eAction, BaseType_t *pxHigherPriorityTaskWoken );
|
等待消息邮箱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
| BaseType_t xTaskNotifyWait( uint32_t ulBitsToClearOnEntry, uint32_t ulBitsToClearOnExit, uint32_t *pulNotificationValue, TickType_t xTicksToWait );
|
消息邮箱的应用示例
创建3个任务:start_task,led0_task,led2_task。start_task任务用于创建led0_task和led2_task任务,led0_task任务判断按键的情况,然后根据按键按下,消息邮箱发送不同的消息到任务led2_task,在这个任务中改变LED2和LED3的状态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
| void start_task(void *pvParameters) { pvParameters = pvParameters; taskENTER_CRITICAL(); xTaskCreate((TaskFunction_t) led0_task, (const char*) "led0_task", (uint16_t) TASK_STK_LED0_SIZE, (void*) NULL, (UBaseType_t) TASK_LED0_PRIO, (TaskHandle_t*) &LED0_Handler ); xTaskCreate((TaskFunction_t) led2_task, (const char*) "led2_task", (uint16_t) TASK_STK_LED2_SIZE, (void*) NULL, (UBaseType_t) TASK_LED2_PRIO, (TaskHandle_t*) &LED2_Handler ); vTaskDelete(StartTask_Handler); taskEXIT_CRITICAL(); } void led0_task(void *pvParameters) { BaseType_t err = pdFALSE; uint32_t MboxValue=0; for(;;) { if(gd_eval_key_state_get(KEY_WAKEUP) == RESET) { MboxValue = 10; err = xTaskNotify((TaskHandle_t ) LED2_Handler, (uint32_t ) MboxValue, (eNotifyAction) eSetValueWithOverwrite ); } else if(gd_eval_key_state_get(KEY_TAMPER) == RESET) { MboxValue = 50; err = xTaskNotify((TaskHandle_t ) LED2_Handler, (uint32_t ) MboxValue, (eNotifyAction) eSetValueWithOverwrite ); } else{} gd_eval_led_toggle(LED4); vTaskDelay(200); } } void led2_task(void *pvParameters) { uint32_t notifyValue = 0; BaseType_t err; for(;;) { err = xTaskNotifyWait((uint32_t ) 0x00, (uint32_t) 0xffffffff, (uint32_t*) ¬ifyValue, (TickType_t) portMAX_DELAY ); if(err == pdTRUE) { switch(notifyValue) { case 10: gd_eval_led_toggle(LED2); break; case 50: gd_eval_led_toggle(LED3); break; default: break; } } vTaskDelay(100); } }
|